-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学校主页

今天是:

大师讲座二“针灸治疗乳癖病”
发布时间:2015-07-16 13:17:06 来源:郭老专题站浏览次数:

  今天我讲的是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中医把乳腺增生病又叫乳癖。

  一、乳癖病的源流

  从中医的资料来看,乳腺病最早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上就有记载,当时把乳腺病归纳在乳癖候节中。当时认为乳腺病的病因是胃经经气虚,风冷乘之,再加上劳累形成乳核。在历代的中医外科里也有记载,大多是乳核、乳结核这样的名称,一直延续到清代高庭锦写的《疡科心得集》一书里提到乳癖,才有了乳癖的病名。当时提出的病因和临床症状与现在的乳腺增生病基本相符合。乳癖在此书中被描述为“乳中结核,形如惋卵”,即形成的肿块很不规则,跟现在的临床症状很相似。现在的乳腺增生病的肿块也是多样的,有圆形的,有颗粒的,有条索状的……形状也不是很规律。同时书中描述“无寒热,”即乳腺增生的肿块不发热发冷。“无疼痛,”这和现在的部分临床也吻合,乳腺增生病在临床当中有时就不疼痛,有时在月经来时才疼痛,有的平时也无疼痛。同时,书中认为该病的病机多半是恼怒伤肝,与现在的病机很相符。同时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症状“乳核随喜怒而增长”,就是乳癖在生气、精神受到挫折后症状会加重。这跟临床相符,因为乳腺增生病在生气后,马上就会出现疼痛,所以他们描述的很近似。

  从祖国医学来看,乳腺增生病大多是由恼怒伤肝造成的。多半都是肝气不舒。中医认为,肝脉循行布胸胁,肝气不舒,导致布于胸胁的肝经经气不通,不通必然引起胀痛,同时中医认为乳头色青也属肝。另外一方面,与胃经有关。与胃有关是因为胃的经脉循行经过乳房。肝郁肝克脾(胃)土,这样可以造成胃经的经气不畅,因为乳房是乳汁流通的器官,宜通不宜闭。因肝气郁结,肝克脾土,就形成乳腺气血流通不畅,导致胃经经脉不通,容易形成胁郁、气滞、痰凝。《诸病源候论》中提到,以后历代都有。1972年全国肿瘤办公室确定把该病定名为“乳腺增生病”。从国外医学看,乳腺增生病最早的文献记载于1846年,一个布罗迪的学者报道了一名乳腺增生病人,到1883年,有个乃至瓦学者把乳腺增生病才独立成一种病。从开始发现这个名称,把该病命名为囊性病,从资料看,乳腺增生病的名称有囊性增生病、囊性乳腺病、肥厚性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瘤、心理性病等。从国内外来看,乳腺增生病的名称先后有十几种,比较混乱,没有统一。1972年全国肿瘤办公室命名为乳腺增生病以后的十几年中,在国内其名称也不尽一致。有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的扩张性乳腺腺管炎等。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报道的杂志看,名称很不一致。从1990年以后,该病名称才基本趋于一致,所有报告的文章都写的是“乳腺增生病”。1978年全国肿瘤会议把乳腺增生病定为癌前病变,此后便引起了人们对该病的重视。

  二、乳癖病的发病情况

  最早的资料记载是1960年吉林医学院做的城市和农村调查,当时的调查结果是:农村的发病率是0.55%,城市的发病率是10%。我自己当时带领的研究小组也做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整个城市和农村的发病率情况。1978年在咸阳第二印刷厂查了959个病人,当时发现有81个增生病人,统计结果的发病率是8.4%1981年在临潼骊山微电子公司做过一次调查,当时查了1200个人,统计结果的发病率是10%1984年,在岐山渭阳机械场普查了1600人,初始发病率为14%。在相隔的三年,发病率增长了4%1987年,在宝鸡渭阳机械厂普查了2300个人,发病率是17%1991年在阎良查了2300人,发病率是21.97%1994年,在户县农村调查了3106人,发病率是17.1%1997年在户县农村查了306个人,发病率是17.2%19998月在咸阳调查了1020个人,发病率是28.94%。从1978年到1999年,发病率将近增加了4倍。现在希望大家继续把这个工作进行下去,这样会很有意义。因为能掌握此病的发病情况,现在在国内这样的调查还很少。

  三、乳癖病的病因病机

  与肝、胃有关。前已叙述,不再重复。第三个与冲任有关。据我自己的理解,中医提及的冲任与内分泌激素有关。从中医学讲的症状及冲任的生理病理来看,还是与内分泌方面有相关性的。因为肝肾失调,必然会影响冲任。

  四、诊断与检查

  第一是问诊。

  第一个问年龄,因为该病与年龄密切相关。根据年龄大致就可以知道患者得的是什么病。如十七八的女性患者,说她的乳腺上有包块,考虑可能是纤维瘤。这是因为一般十六七岁到二十五岁以前的阶段是女性乳腺纤维瘤的好发阶段。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病人就应考虑乳腺增生。因为乳腺增生好发于中年妇女。大约五六十岁的病人,首先说她乳房的疼痛症,应先考虑这个年龄阶段乳癌的发病率高。所以在问诊的过程中应该正确问诊。另外八九岁、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可能是幼女乳房发育症。现在这方面并不少见。八九岁、十二三岁的男孩也有患男生乳房发育症的,应当加以注意。

  第二个问肿块。首先问肿块的生长速度,快还是慢。如果感到突然疼,一个可能就是乳腺增生病,第二个是积乳,比发生在哺乳期,突然感觉乳房有个大肿块并且疼,可能是积乳。还有来月经前,乳腺肿块突然增大,有可能是乳腺增生病。如果突然增大,还要考虑到乳腺癌,可能在1—2个月内长得很大。在记录肿块大小时,过去有些记载如鸡蛋大小、如大枣大小、如黄豆大小、如花生大小等,以前报道中常用词类此描述。现在此类记录方法多不用。因为鸡蛋、大枣、花生等也有大小,所以不能用这些形象的物体来记录它,应该用公分来记录。还应问患者局部的温度,如果病人说乳房肿处发烧,有两种可能:一个可能就是乳腺炎,另外一个就是乳腺增生病,个别乳腺增生病病人也可能发烧。我多年体会到,乳腺增生病人乳房发烧的治疗要用清热加疏肝理气的药才能治好。

  第三个问疼痛。先问疼痛的性质是抽痛?针刺痛?还是窜痛?有时疼痛还放射至腋窝、肩背方向。大概有20%的病人不是局部而是向腋窝、肩背放射疼痛。这是因为乳腺尾部的部分神经分布到腋窝、肩背,所以与此有关。还有一些人腋窝或腋前有副乳。副乳在以前都被当做脂肪瘤等肿物被切除,很少有人知道副乳,包括西医也是如此。人在生长变化过程中和动物一样,经过进化成为能直立行走的动物,不管男女,在原始时代都有八个乳房。现在大概有10%的人仍有返祖现象,在腋前或腋下都有含乳腺的组织。所以乳房增生,副乳也会增生,增生后造成疼痛牵扯到腋前、腋窝,所以当病人述说腋窝疼时,注意看一下她的腋前腋窝,再与对侧做一个对比,看是否有副乳,有的副乳是一侧单发的,有的是双侧双发的,甚至有时你看到副乳处不光有突起,在突起上还有乳头,并且能分泌乳汁。副乳在腋前腋窝处的较多,在乳头下和腹部的较为少见。有资料曾显示,一个男性患者,腹部有一肿块,当时诊断可能是肿瘤,切开后病理检查出是乳房组织。所以此处可能出现疼痛等症状。再问疼痛的诱因,比如生气、月经前、劳累等,诱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第四问乳头有无溢液。这在问诊中很重要。乳头溢液有时是在一侧发生,有时是双侧溢液。若有溢液,还应问溢液的颜色,其有清水样的,有乳汁样的,有黄水样的,还有血水样的及纯血性的。清水溢液问题不大,黄水样溢液大部分说明是囊性肿物。假如有脓性溢液,就应当考虑到乳房结核的可能。另外一方面,假如发烧,肿痛迅速,就应考虑乳腺炎,即乳痈。假如是血水溢液,首先考虑可能是导管内瘤。即在乳晕部里的腺管中的内皮增生形成导管内瘤。这样的病人在看完西医大夫后大部分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实际我认为也可以用中药治疗,使机体恢复正常。假如是纯血性的,大概80%是恶性的。

  第五问既往史。问患者以前有没有该病,是刚起病还是曾经就有。

  第六问月经史。月经与乳腺增生有密切关系。假如月经不正常,有妇科病,很容易引起乳腺病。因为子宫内膜的细胞和乳腺腺管的内皮细胞是同一个受体,它们是姊妹关系。假如雌激素分泌的多,作用到子宫内膜和乳腺腺管上,它们都受到雌激素的影响。所以二者的病是互相联系的。

  第七问家族史。多半增生病人的家族史不是很明显,但乳腺癌病人与家族史密切相关,与遗传因素有关系。现在不光是乳腺癌,其它癌症也有遗传倾向,所以有遗传史的妇女比没有遗传史的妇女的发病率要高出3—4倍。我最近体会到,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基因,还有个抗癌基因,他可以控制癌基因不癌变,一旦癌变,AK细胞就会将其吞噬。但是我认为这与自己的情绪、生活环境和诱发因素有密切关系。假如患者有家族遗传史,但她在一生中性情比较温和、不急躁,同时不受到其它挫折,生活上不抽烟、不喝酒,不日夜工作、不疲劳,没有这些因素可能就不会导致癌症。假如有癌基因,生活又不规律,心情也不好,这些就可能激发癌变的可能。

  第八问生育哺乳史。问生过几个孩子。生育史与乳腺病也有密切关系。从统计资料来看,一生不结婚的人容易得乳腺癌,婚姻推迟的也容易得乳腺癌。

  第二是检查

  第一.看乳房大小,看乳房的颜色深浅,颜色也因人肤色不同而不同,但是如果患者肤色很白,但乳房上有一青块或红块,一定要注意。

  第二.看乳头、乳晕。乳头乳晕也是因人的肤色不同而不同。但是有些病变会造成乳头的位置发生变化。乳头的大小因人而异。

  第三.乳房触诊,一般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微微弯曲,从乳房的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各象限慢慢的进行触诊,不能捏着肿块进行触诊。这些方法不是一听就会的,是要通过一两年慢慢熟练而练出的基本功。在一个西医讲座上有个教授讲到,当一个医生,没有很好的基本功,不能做出正确诊断。他要求要叩三叩诊必须在临床熟练三年才能准确,听四听诊必须在临床熟练四年才能听准,按五按诊必须在临床熟练五年才能练就手下的感觉。就如中医的脉诊一样,在触诊中,小乳因其小,乳房内的肿块容易摸清。大乳的病人需要在平躺的状态下检查,如果是侧乳大的患者这需要侧卧。

  第四.是看脉象。同是乳腺增生,脉象不同,则证侯不同。比如脉象沉,症状比较疲乏,则应考虑气虚。

  第五.其他检查。现在多是用红外线透视、彩色B超、钼靶拍片(乳腺癌的病人可以做)、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

  五、辨证施治

  如肝火的症状是口苦咽干,目赤尿黄,乳痛、乳块等。治宜清泄肝火,肝郁的治则是是疏肝理气,肝肾阴虚治则是滋补肝肾,滋阴,气血双虚治则是补益气血。

  我从事临床多年,发现乳腺增生病临床证型表现不一样,所以单一的疏肝理气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有些人,脉象沉细,易疲劳,疲劳后乳腺疼痛,运动后就气短、心悸,这用一般的疏肝理气药就不行。我将乳腺增生分成四个型,目的就是提高临床疗效。

  六、针灸的治疗

  针灸治疗选的主穴分为两组穴位。一个是甲组穴,包括屋翳、乳根、合谷。即取胃经和大肠经的穴位为主。乙组的穴位是天宗、肩井、肝俞。肩井属于胆经穴,肝俞属肝的背俞穴,这些穴位均与肝联系紧密,所以能够疏肝理气。从历代针灸文献可知,天宗穴对乳腺疾病的效果较好。上诉两组穴位轮流替换,连续针刺8—10次,休息一个疗程后再针灸。有时也可以加用电针,一方面增强效果,另一方面也较手法治疗方便。第三个加减穴位。肝火加太冲、侠溪,肝郁加阳陵泉,肝肾阴虚去肝俞加肾俞或太溪,此两穴都有滋补肝阴肾阴的作用。气血双虚去合谷加足三里,脾俞,以达健脾肾的作用。月经不调去合谷加三阴交。若肩背疼痛去合谷加外关。

  关于针刺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

  第一是对乳腺增生针刺治疗前后雌激素变化做的观察。针刺前,乳腺增生病患者的雌二醇明显高于健康人,针刺后,病人的雌二醇与健康人无差异。说明针刺能降低雌激素含量。乳腺增生病人大部分都可见雌二醇升高,升高后就刺激子宫内膜内皮细胞增生。

  第二是针刺对大白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实验观察。共分为雌二醇组、雌二醇加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做对比。结果发现,雌二醇加针刺组的增生率明显低于雌二醇组。说明针刺有对抗雌二醇的作用。另外还做了药物的对照。每组做一个乳房的病理切片。结果药物组的治愈率是28%,针刺组的治愈率是52%,雌二醇组全部增生了 。说明针刺有抗雌二醇及抗增生的作用。

  七、乳癖病的预防

  (一)清除烦恼,保持乐观。学会大度,放宽心,知足常乐。

  (二)注意经期卫生,防治妇科病。

  (三)生活要规律,合理膳食,作息规律,少熬夜;饮食清淡,营养合理搭配。

  (四)经常健身活动,持之以恒。

  八、自己对治疗乳癖病的几点体会 

  (一)乳癖病较软的肿块,最适合针灸。针刺有明显地止痛、消块作用。只要疼痛一消失,肿块就会变软,不需要用药,单用针灸就可以了。

  (二)乳癖较硬的肿块,必须针灸与药物相结合。

  (四)乳癖病的乳房发热,单一用针灸或药物都不行。必须在疏肝理气中加金银花,效果才会好。

  (五)乳癖病人的情绪。治疗乳癖病人时一定要帮她调整好情绪,否则疗效不佳。

  (七)乳癖病的辨证施治一定要掌握好。

  (八)乳腺的触诊。如果触诊检查时是菠萝样,则较为难治。

  (九)乳癖病与乳罩的关系。乳罩过紧会造成局部的气血不通,所乳罩应以适当宽松为佳。

[网络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