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为妇科常见病,是指妇女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改变,或是表现为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中医一般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月经是天癸、脏腑、经络、气血协调作用的结果与子宫的生理现象。《妇科玉尺》言: “ 经贵乎如期, 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 或月二三至, 或数月一至, 皆为不调。” 导致月经不调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 外感以寒热, 内伤以怒、思、忧居多, 或多产房劳等, 而这些诱因又是在机体正气不足, 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导致发病的。其中, 气血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尤以肝、脾( 胃) 、肾三脏为重;经络对月经的产生起枢纽、调节作用。
病因病机
《内经》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揭示了妇人以血为本的生理特点和容易发生“气血失调”的病因病机。郭诚杰老师治疗月经病强调肝的作用。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云: “ 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冲脉附于肝,因此肝脏的功能与女子月经调节有密切关系。肝气调达则血脉通畅,经期如常:肝气郁结,血脉瘀滞,冲任不能相滋则月经异常。同时郭老认为,气血不足又是月经不调的又一大病机。故将月经不调分为:气滞血瘀,肝郁血虚,气血亏虚等三型。
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者,气滞血瘀者,多因肝气郁滞,失其条达,气机不利,气不行血,而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临床常表现胸胁胀闷,或走窜疼痛,乳房胀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痛经,甚至月经闭止,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或见瘀斑,脉涩。郭老予以疏肝理气,通经止痛。临床多选取针刺治疗,穴取:三阴交、太冲、地机、子宫。
肝郁血虚者,多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横犯脾胃,脾气不升,气血不生,营虚血少,或素体先天不足,精血不足,又被情志所伤。临床表现为情志或抑郁,或激怒,乳房疼痛,且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以养血和血,疏肝解郁为法,采用针药结合。穴取:阳陵泉、地机、三阴交、太冲、子宫等穴,药用四物汤加郁金、川楝子、香附等疏肝解郁之味。
气血亏虚者,多因禀赋虚弱,过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化源不足所致。症见困乏无力,面目浮肿,纳差,便溏,月经量少,或量多,经期延长,好感冒,自汗出。治以养血补气。多采用中药治疗,方以圣愈汤为主。
月经不调伴有寒邪外袭着,针后多在关元处施以灸法。在原有药的基础上加艾叶以温经散寒。伴有乳房疼痛者,多配合针刺胸组屋翳、乳根、合谷,背组肩井、天宗、肝俞,以疏肝解郁,通络止痛。情志不疏,发为烦虑,需养心安神,茯神、远志、酸枣仁主之。